第494章:大明的快速发展-《大明皇长孙!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靴子现在多是相当于奢侈品,皮制在大明也算是昂贵的货物了。
    哪怕是达官贵人,一双皮制的靴子,可能就是穿一辈子。
    不是说天天穿,平常肯定舍不得,而是在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,或者正装的时候才会穿上。
    ‘应该把皮靴的价格打下来。’
    朱英这般想着,便就给群英商会传达下一条指令,那就是对皮毛进行大量收购。
    皮毛的产地主要来自于牧场。
    大明的牧场并不算多,而且外边的皮毛其实在大明并不畅销,因为大多数的百姓根本不需要。
    当市场上货物稀有的时候,价格自然就会高涨。
    其实皮草的价格在大明之外的价格很普通,只是经过长途运输,又不怎么卖得出去的情况下,就不怎么值钱了。
    而送来大明来进行售卖的,往往是比较珍贵的皮草,往往这类价格也比较高。
    普通的皮草运来也没太大意义,这边没有市场。
    在朱英的命令下,商会由专人传信,通行驿站的速度是极快的。
    现在大明驿站,其实都快变成群英商会的驿站了。
    正常来说其实许多驿站并不会被大量长期的使用。
    因为官员上任,或者是传达紧急军情,公文这样的事情并不多见。
    除非是战时,于现在来说是用得很少。
    在朱元章批准群英商会可以使用驿站后,驿站的变化就带来了很大的改变。
    首先是人员编制上。
    原本一个普通的驿站也就几十人的规模,大一点几百人。
    驿卒其实也是比较辛苦的,不过这样的辛苦往往不会说天天如此,一般忙个几天就会有歇息的日子。
    可是自从群英商会加入之后,驿站的业务就开始繁忙起来。
    哪怕是极为偏僻的驿站,也是忙得不可开交。
    群英商会目前在大明内可谓是通行大半个大明。
    除开一些很是偏僻的地方,基本上每日都有货物进行运输,这也是京师城内能有这般多货物出现的缘故。
    包括粮食行业的运输,应对饥荒等等,都是极为快速。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显然先前的驿站成员已经很难负担了。
    那便是没有办法,只能是大规模的加人。
    几十人便几百人,几百人变几千人,驿站的规模更是不断的建设扩大。
    朱英深知物流的重要性,所以每月都会从商会抽出一部分的钱财出来,对所有的驿站进行一个津贴的补充。
    现在的驿卒在俸禄这块已经不算是大头了,津贴才是。
    根据货物运输量的不同,津贴自然也会有所差异,越是大的驿站津贴也就越高,这笔费用有很大一部分是对驿卒的补助,还有是对驿站的修缮。
    像是现在正阳驿,也就是进入到正阳门这边的驿站,是目前大明第一驿。
    每天途径的货物数不胜数,而驿站的人员已然有上万人之多,驿站的规模更是可以当天容纳三万人,便就是后边搭建的房屋,就有上千间。
    正阳驿的驿卒也是大明现在驿站人员中津贴最高的。
    一个普通正阳驿驿卒,每月可得宝钞,加上在俸禄改革后所发放的,基本已然在十二贯钞左右了。
    是以现在的许多百姓,更是想尽办法往正阳驿里钻。
    每月十二贯宝钞啊,这是什么概念。
    哪怕是一些有品级的官员,都没有这般高的俸禄吧。
    辛苦是辛苦一点,可这世道,谁还怕辛苦呢,又有做什么事情不辛苦的呢。
    只要能赚钱,说辛苦真的就太小儿科了。
    再辛苦,还能比得少徭役?
    况且,正阳驿这边的食堂,在大量津贴的情况下,可是肉菜管饱,只管是敞开肚皮吃。
    朝廷之上自然没什么感觉。
    但是在百姓这边,若说是正阳驿,那就完全不同了。
    而且只要家中有一人是正阳驿的驿卒,家里的这些弟弟根本不愁娶不到媳妇。
    自身更是要被媒婆踩破门槛呢。
    第(3/3)页